日本經驗告訴我們的事(8) — 從鴻海入股夏普來看,究竟是垂直整合好,還是水平分工好?


垂直整合,指的是從產品設計、零件製造、組裝到銷售完全一手包辦,與水平分工相較之下是極端對比的營運模式。日本的科技大廠,便是清一色藉由垂直整合模式一路成長、壯大。不過隨著獲益能力的下滑,2000年代後半起日本學界與業界開始揚棄垂直整合思維,改抱水平分工的大腿。

垂直整合營運模式在設備投資上需要巨額資金,一旦工廠的產能填不滿,經營狀況立刻捉襟見肘。在業界一片哀號聲中,身為垂直整合營運模式代名詞的Panasonic,其社長大坪文雄在2012年2月發表了「棄守垂直整合主義」的談話;3月底夏普也重新檢討其面板的上下游包山包海策略,轉而採納水平分工模式的要素,與鴻海及其他企業聯手來力挽狂瀾。日本科技大廠中最早導入水平分工的精實營運模式,並積極啟用EMS的便是東芝。東芝於2008年起完全退出面板生產,改採機動性的方式調度低成本的零組件。由於水平分工模式奏效,至2010年度為止TV產品線的業績皆能維持獲利,在一片滿江紅的家電業界中可謂一枝獨秀,還被譽為「日本企業欲存活下去的經營典範」。可惜東芝的TV產品線在2011年度也加入虧損行列,至此日本家電廠商全軍覆沒,無一能夠倖免來自海外競爭對手的圍剿。從東芝的例子來看,為水平分工的營運模式是否能成為日本企業的救世主,留下了一個大問號。

全球的家電業版圖在日本勢力靠邊站後,可以說正式進入鴻海與三星二強鼎立的時代。鴻海與三星最大的共同點,除了營業額皆站上10兆日圓大關,便是採用從零件到組裝完全一手包辦,飽受日本產學界唾棄的垂直整合營運模式,並投入巨額資金在具爆發力的領域,以超大型工廠的產能優勢來驅逐競爭對手。相較於日本的前車之鑑,鴻海與三星的垂直整合模式究竟有沒有死角?

鴻海原是專司組裝的EMS,但藉由2010年合併奇美電子,與2012年與夏普達成承擔其堺工場半數面板產能的協議,在明知可能的風險下硬是跳進關鍵零組件事業。而鴻海膽敢走向垂直整合的理由,可以解讀為未來欲與三星抗衡的手段。三星集團內握有半導體與面板工廠,一旦投入新產品的開發,便可憑藉其驚人的速度進入量產,以大軍逼退競爭對手。若關鍵零組件需仰賴他人提供,量產速度便會被拖累;而鴻海為了將來更能夠機動性地因應變化劇烈的科技產業,面板的穩定供給源愈顯得不可或缺。為了與三星分庭抗禮,鴻海只有走上垂直整合的路。

不過,垂直整合營運模式的成立有著相當嚴苛的條件。第一,是持續巨額的設備投資。三星在2012年的設備投資比2011年增加了9%,為了晉身記憶體和面板的專業製造商以求持續掌握價格主導權,必須不停地鋪設運用最尖端技術的量產體制,因而巨額的投資不可或缺。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條件,就是將大量生產的零件全部賣到光的能力。一旦走上垂直整合的路,就注定必須把自行生產的零件拿來組裝成最終產品,並賣到一個也不剩才行的命運。理由很簡單,只要庫存消化不掉導致超大型工廠的產能下降,就如同被股票套牢一般把自己(公司)逼進死胡同。與其說三星今天之所以能夠擠身舉足輕重的世界級企業是因為果敢的投資,不如歸功於致力於將大量產品賣到一個也不剩的超級業務部隊。不光是先進國家,三星的業務網也密佈於非洲和中南美,努力地賣、用力地賣、到處地賣三星這個品牌。這一點,鴻海並沒有輸給三星,從鴻海搶其他代工廠的訂單,與積極經營歐美日大廠的人脈以求接大單的貪欲攻勢便能夠看得出來。

因此,不管是垂直整合還是水平分工,只要能抓到老鼠的便是好貓。垂直整合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會不會賣。產品賣不掉,只會招致工廠產能的低下。害怕產能往下掉而縮小設備投資的範圍,量產規模就會落後,不利於生產成本。結果,陷入財務體質惡化,沒辦法進行下一代設備的投資… 也就是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日本的垂直整合營運模式遭到瓦解。如果要說鴻海和三星的死角在哪裡,那就是“賣東西的能力”。對日本科技廠商而言,問題似乎不在於垂直或水平的營運模式,而是“會不會賣,有沒有辦法消化庫存”。

BTW,影片中大前研一認為鴻海願意出手救夏普的原因,很大的可能性是因為未來Apple TV的單拿到手時,不至於到時候被面板缺貨問題掐住喉嚨。目前鴻海所確保的面板數量拿去養VIZIO等還夠,但是未來蘋果也加入TV戰場的話,有必要再去搜刮一個穩定的供貨來源。對夏普而言雖然解決了眼前產能大洞的燃眉之急,股價也應聲上漲,但這門生意卻可能讓夏普在不知不覺中被鴻海吃掉。為甚麼? 鴻海是一個以占便宜聞名的公司,在台灣人緣並不好。縱使過去跟賈伯斯處得來,未必代表鴻海也能順應夏普許多營運合作上的細膩要求。將來要是鴻海拿堺工場半數產能這個夏普的大弱點做要脅,夏普不得不乖乖地任由鴻海擺布,對鴻海言聽計從。他認為夏普沒有事先打聽好這一點,就冒然接受鴻海入主,是在走險棋。嗯,也許大前研一說得有道理,畢竟不是當事人,聽聽就算了,不必太信以為真!

參考文獻:日經新聞 絶好調の鴻海・サムスンに死角はあるかシャープ・鴻海提携、受託製造に潜むリスク

ps:鴻海投下669億日圓,取得具表決權之夏普(母體)的10%股權,成為夏普最大的股東;同時也透過郭董個人名義以660億日圓取得Sharp Display Product公司(負責夏普最大面板廠“堺工場”的營運)46.48%的股權,與夏普共同經營此面板廠。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