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飼弾的機制進化論 — 愈來愈機制化的社會

為什麼小飼弾會寫這本 「機制進化論」? 「論」機制進化的目的又是什麼? 機制化不就是技術進步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讓我們能更有效率地處理事情嗎?

說是這麼說沒錯,若“正確”地將事物機制化,處理效率是會大幅提升。不過,重點在於 「正確」兩個字。而 「正確」地機制化,並非想像中的理所當然和簡單。舉個例子,由2008年次級房貸風暴所引發的世界金融海嘯,可以說起因於原本應減輕風險的CDS沒有被 「正確」地機制化,隨著房價的一路下跌暴走成無法控制的脫韁野馬。2008年可能有點「久遠」,那麼就說說2011年福島電廠輻射外泄事件好了。「核電」本身是個發電的技術,但由於沒有「正確」地予以機制化,造成了安全上的諸多疑慮與難以彌補的傷害。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經過機制化的事物,其“效率”會大幅提升 — 不但在好的方面(建設),也在壞的方面(破壞)。 「正確」地機制化,能讓我們事半功好多倍; 「不正確」地機制化,則會讓我們吃不完兜著走。金融海嘯與核電廠輻射外泄,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慘痛教訓。

在日本亞馬遜網站稍微搜尋一下,會發現「機制」的相關書籍高達上千本之多。而小飼弾認為,一般談論機制的書籍,不要說幾乎沒有提及「機制」壞的一面,就連探討「機制」好的一面時也沒有搔到癢處。也就是說,對壞的一面絕口不提,對機制真正的威力更沒有半點著墨。在沒有一本書能讓自己滿意的狀況下,小飼弾決定親自出擊。與讀者一起來理解所謂的「機制」,並共同探討為求更脫胎換骨之機制與工作方式,是小飼弾這本 「機制進化論」所欲實現的「機制」。( BTW,「機制進化論」出版於2009年3月,而2011年的福島電廠輻射外泄事件,更加突顯世間普遍對「機制」認知不足的事實,並印證了小飼弾先知先覺的想法。)

世界上最古老的機制是什麼? 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是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追根究柢下去,應該會出現更棒的答案。小飼弾表示,工業革命後陸續出現有效率的生產機制,連汽車這樣的複雜產品都能夠以大眾化的價格推出。打造機制其實要需要相當的成本,而一旦機制打造完畢,接下來只消原料與運作成本,你想要生產出多少產品都隨你。再加上大眾傳媒/廣告等促進大量消費之機制的推波助瀾,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費兩相平衡之社會的巨大機制儼然就此形成。

以上是20世紀的過去式。21世紀的現代,由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與少子高齡化等世界情勢的改變,大量消費的機制正逐漸遭到瓦解。在這樣的狀況下,仍有不少企業、工廠以與過去相比只是換湯不換藥、新瓶裝舊酒的機制繼續進行運作,製造出供過於求的產品。

再來看看本書主題的「機制進化」。機制的進化影響了你我的工作方式,而更嚴重的莫過於業界本身被消滅的危險與日俱增。由於競爭激烈的程度更勝以往,嶄新的機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單一機制的價值就變得有如生魚片,隨著鮮度下降而一落千丈。也就是說產品與製造出該產品的機制,其生命週期都比過去來得短了許多。不光是企業,就個人的層級而言,也有可能出現在好不容易工作上進入理想狀態後,該項工作遭到市場淘汰並被迫轉行的情形。比方說在唱盤被CD取代後,那些製作唱針的公司很快就消失地一個也不剩。隨著音樂下載服務更加普及,CD相關零組件業者的生存也愈岌岌可危。可以這麼說,過去的競爭是在同一個市場與同種產品的對手企業相互廝殺,而今天的競爭,則是就算市場本身遭到消滅也要想辦法活下去的「生存競爭」。

但最殘酷的事實,是隨著機制的進化,只有人類才能勝任的工作變得愈來愈少。

機制化在社會的各個角落進行著,今天尚需人力才能解決的工作,明天可能就會被以機器來代勞的新機制取代。比方說,當無人駕技術成熟並實際運用於運輸服務,計程車司機等職業應該會消失不見。當然,像按摩師、心理諮詢師等「顧問」類,也就是必須端視對方的反應採取因應之道等以複雜的溝通為主軸的行業,或是成品無從想像起的工作,大概很難被機器替代。此外,傳統工藝的製作與芭蕾等透過肢體的藝術表演,其製作過程與個人know-how密不可分,也不容易被機器取代。

不過,有辦法吃這幾行飯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實際上,絕大多數的人從事的,還是利用機制來製造出量產品或服務的工作。那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續)

參考文獻:小飼弾の 「仕組み」進化論

(圖片來自jf01350,CC license)

One thought on “小飼弾的機制進化論 — 愈來愈機制化的社會”

  1. 世界上最古老的機制?
    當然是DNA啦
    演化的過程中
    一方面要創造新的生物資訊
    一方面要保留實用的生物資訊
    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
    竟然能在演化的過程中合力推動物種的變遷
    可以說存在DNA中的演化機制功不可沒
    想想很不可思議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