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循環與企業活性化 — 三枝匡談經營戰略(3)

傑出企業指的是到達「事業成長路徑」Route1的D、E的企業,並且積極進行下一個新事業的投資(再回到圖右上方的A),而新事業也順利踏上成功軌跡(圖中以E1來代表這一類的企業)。一路順著Route1軌跡走來的企業若被歸為E2,那就表示這些企業不是對新事業的投資不足,就是新事業的投資成效不彰;也就是說這些企業在組織的活性化上出了問題。以世人的眼光來看這些公司還是優秀的大企業,但以戰略的眼光來看,很難將這些企業歸為傑出企業。原文請看原書p.111-113

成長策略的核心在於「縮小範圍」與「集中火力」。誠如書中主角広川洋一所說,即使再怎麼小規模的市場區分也無所謂,以Route1為目標 ,成為該市場的龍頭。當這樣的目標大致獲得相當程度的成果後,接下來就必須建立重返階段A的投資循環。許多新創公司很難再端出第二盤好菜,正是因為「有效地進行投資循環」在經營上是相當令人頭痛的難題。偉大的企業領導人意味著成功運作投資循環的人士;傑出企業意味著自我增值、創造出活潑地運作投資循環的組織風氣的公司。為了有效地運作投資循環,「縮小範圍」與「集中火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若公司領導者喜歡追求新技術新東西,不停地提出新構想、新產品的開發方針遲遲不能定案,導致新事業投資老是在階段A原地徘徊,且金母雞的既有事業終將漸漸乾涸,在這樣雙重負面因素的打擊下,公司只有走上逐漸凋零一路。

當Route1的事業出現虧損時,大多數的情況是屬於「良性赤字」。Route2的虧損,若是在導入或成長初期階段,良性赤字的可能性還蠻大,但過了階段C左右後無疑地會轉變成惡性赤字。Route3的虧損從一開始便是惡性赤字,且公司經營者若沒有將事業起死回生,扶正至Route1、2的戰略與自信,基本上的策略就只有撤退。因為繼續堅持下去並沒有任何戰勝的可能性。

當虧損持續,並且很有可能威脅到將來資金調度的充裕度,此時基本的態度應該是斷尾求生,也就是藉著「縮小均衡」,以度小月的方式在短期內將爛攤收拾乾淨。放任著傷口血流不止,終將致命。

下一篇要談的是Route3症候群,也就是Route3企業的通病與症狀。

(照片來自 HikingArtist.com,CC license)

建立「競爭立地」的假說 — 三枝匡談經營戰略(2)

「戦略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シェア逆転の企業変革ドラマ」書中的主角広川洋一,從「第一製鐵」(傳產A咖但本業成長已呈現飽和)外派到轉投資子公司「新日本醫療」(新興產業B咖、也許可能成為明日之星的問題兒童)擔任GM的工作,以空降部隊的姿態全權負責公司的營運。很自然地,坐在那個位置上誰都會在一開始便把焦點集中於找出「新日本醫療」的問題癥結所在,広川洋一也不例外。節錄自原書p.103-111

Continue reading “建立「競爭立地」的假說 — 三枝匡談經營戰略(2)”

「人不對」很可能就是最大的敗筆 — 三枝匡談經營戰略(1)

管理大師中,除了老先覺彼得杜拉克,我最景仰的就是三枝匡。三枝匡是史丹佛MBA,結束美國的工作,從芝加哥返回日本時,被派往美商Baxter的美日合資企業擔任CEO;而5年後再將瀕臨破產邊緣的新創公司帶進日本大塚製藥,進行企業重建的工作。因為這兩件案子,三枝匡直接從事於企業經營的掌舵工作前後持續了約10年之久。由於第二個案子的主角前身是一家新創公司,有了這樣的因緣際會,在案子成功後三枝匡轉任擁有育成投資資金60億日圓之創投公司的社長,目前則為ミスミグループ的CEO。

三枝匡的第一本暢銷作,是強調經營戰略的「戦略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 シェア逆転の企業変革ドラマ」。


戦略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シェア逆転の企業変革ドラマ (日経ビジネス人文庫)戦略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シェア逆転の企業変革ドラマ (日経ビジネス人文庫)
著者:三枝 匡
販売元:日本経済新聞社
発売日:2002-09
おすすめ度:5.0

三枝匡認為,戰略的成敗與否在短期內就能見真章的,便是在經營新創公司這樣榮光與幻滅不停輪流上演的殘酷世界(節錄自原文p.100-103)。三枝匡說,企管顧問與創投最大的差異,便是前者只要有做事就能拿錢,而後者則是做了一堆事還很有可能錢都會付諸流水。光從這一點看來,創投的工作更可說是ㄧ場場的近身格鬥。在創投這個平均打擊率不到0.5個百分點的行業,三枝匡認為這大概是所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工作當中,對綜合性的經驗與判斷力要求最高的業種。他也說,判斷是否對此新創公司進行投資的基準,大致上可歸納成以下3項:(1)首先是公司的經營陣容。這間公司的CEO以人才的角度來看是否一流。不同領域的人是否順利組成團隊。以及這些人過去的績效。(2)欲進行的事業是否處於成長期。(3)在其市場中是否具獨特性。

重點就在於新創公司CEO的素質,總是最常也最先被提到的判斷基準。這家公司是否真正聚集了經營人才。如果要你在兩個事業內容相似的投資候選對象中只能擇其一時,該怎麼做?甲公司CEO的評比為A、技術的評比為B;乙公司CEO的評比為B、技術的評比為A。這固然是程度上的問題,不過絕大多數的創投都會認為投資甲公司才是明智的抉擇。A咖CEO十分清楚公司的技術程度是B,便會擬定相應於其技術程度的市場對策與戰略。而B咖CEO在甚麼狀況會下錯誤的判斷等誰也無法預知…簡單來說,創投決定要不要撩下去的判斷基準存在著這樣的邏輯。

這本書告訴我們,像經營新創公司這樣「高濃度」事業風險的環境下,經營高層的「戰略意識」便是成功取勝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實不光是新創公司,經營陷入困境的企業也都相當需要這樣的人才。

(照片來自 HikingArtist.com,CC license)

如果「咖哩免費條例」三讀通過的話 — 新伊索寓言

如果「咖哩免費條例」三讀通過的話,會產生甚麼樣的結果呢?原文請看モジログ

「咖哩免費條例」指的是「為了照顧連三餐都有問題的人,讓他們最起碼可以免費嚐嚐咖哩」的立法。只要有賣咖哩飯的餐廳或超商,連銷售咖哩調理包或冷凍咖哩飯等商品的商店都必須依法免費提供這些產品。(不要跟我說咖哩飯自己煮不就行了…這裡強調的是「生產者(供給者)」與「消費者(需要者)」間的關係。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可以把日本人的咖哩飯換成滷味、蚵仔煎、蘿蔔糕、肉粽、香雞排或牛肉麵等平價美食。這些東西你會每次都自己動手做,並且兼具職業水準嗎?)

Continue reading “如果「咖哩免費條例」三讀通過的話 — 新伊索寓言”

從日本看美國(2) — 日企與美企stereotype vs. 真實現狀的差距之國王的新衣篇

以下介紹刊登於2010年8月5日,日經新聞的「經濟教室」,標題為「”通説”と異なる日本企業 有配企業の比率、高水準 米国の方が”長期経営” 競争力向上へ積極投資を」,由一橋大學副教授野間幹晴所撰。大意如下:

Continue reading “從日本看美國(2) — 日企與美企stereotype vs. 真實現狀的差距之國王的新衣篇”

沒有一石二鳥的政策 — 經濟學7大原理(3)

第5項原理是「一國的生活水準仰賴於商品與服務的生產能力」。原文請看這裡。顯而易見地,我們的生活水準取決於我們的生產製造能力,因此第5項就不必多著墨了。第6項是「政策的手段與政策的目的必須等量」。簡單地說,如果有想做的事有兩件,那麼也理應準備兩項政策。雖然也有一石二鳥的說法,但世事並不那麼單純地就能解決。拿日本民主黨的育兒津貼政策來說,有小孩的家庭能獲得實質上的金錢補助,而政府的想法是大家花掉津貼補助額度的錢就能刺激消費,達到經濟的活性化。厚生勞働大臣(經濟部長)說到關於育兒津貼的發放時,表示這個方案是解決少子化對策的同時,也能振興經濟。也就是說育兒津貼這一帖藥可同時發揮補貼家庭的育兒花費與提升景氣的雙重藥效。但是,景氣好了以後會怎樣?是不是要廢除育兒津貼?為了振興經濟才發放育兒津貼的話,等同於經濟復甦後便沒有發放育兒津貼的必要。

Continue reading “沒有一石二鳥的政策 — 經濟學7大原理(3)”

貫徹市場基本教義有錯嗎? — 經濟學7大原理(2)

第二篇從第三項原理「通常,市場就是進行組織經濟活動的好方法」介紹起。原文請看這裡。大意是:

在個體經濟學的領域,研究的是市場如何巧妙地對資源進行分配。我們生活周遭所有用的吃的穿的等等,可以說是想提供這類的商品與服務的人盡其所能地提供,想購買這類商品與服務的人盡其所能地購買的狀況。政府只要在品管等最小限度的規定把好關,其餘任憑市場自由發展,市場便會非常有效率地自然進行資源的分配,這就是經濟學研究出的結論,更是經濟學的一大主張。在這裡意見開始有所分歧。我們現在就來比較一下日本自民黨與民主黨的政見:首先是鳩山前總理在2009年的施政演說中所提到「市場における自由な経済活動が、社会の活力を生み出し、国民生活を豊かにするのは自明のことです(市場上的自由經濟活動創造出社會的活力,使全體國民的生活富裕,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 Deborah注)」,這便是認同市場是很重要的看法;然而接著道「しかし、市場にすべてを任せ、強い者だけが生き残ればよいという発想や、国民の暮らしを犠牲にしても、経済合理性を追求するという発想がもはや成り立たないことも明らかです(但經濟活動皆任憑市場機制運作發展,只要是強者便能在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或即使犧牲全體國民的生活水平也要追求經濟理性化(economic rationalization)的想法,已經證實是行不通的 — Deborah注)」,這就是民主黨認為市場基本教義引發了弱肉強食社會、貧富差距擴大等重大問題,因此有必要對市場基本教義派的做法稍做修正。

Continue reading “貫徹市場基本教義有錯嗎? — 經濟學7大原理(2)”

經濟學就在你身邊 — 經濟學7大原理(1)

所謂經濟學,指的是我們生活周遭種種切身問題的本身,小峰隆夫教授這麼詮釋。原文請看這裡。大意是這樣的:

我們每天日常生活所進行的各種行為,例如吃飯、搭捷運等這些全部都是經濟活動。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到最後都會變成某人的收入,維持某人的生計。研究經濟學,我們手裡就多了可應用於現實生活中的利器。經濟學說穿了,就是我們生活周遭所發生的切身問題本身,例如景氣、健保、年金、政府的財政等。藉由了解經濟學的原理,我們就能知道有關生活周遭問題發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活用從經濟學得到的概念,以經濟學的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

Continue reading “經濟學就在你身邊 — 經濟學7大原理(1)”

主要貨幣地位動搖的美元

美國眾議院在重要關頭,通過調高舉債上限與縮減赤字議案,在普遍預期參院也會順利通過此案的氛圍下,總算暫時平息了美國看似岌岌可危的債信危機。即使如此,居高不下的預算赤字仍可能使美債痛失其3A的最高評比,導致私募基金的投機客與金融機構的外匯操作員斷斷續續地進行美元的拋售。美元之所以走勢疲弱,一般都將焦點放在備受矚目的歐巴馬政府與共和黨間,誰都不是贏家的預算開支攻防戰。曾任職於美林紐約總部,現為經濟學教授的真壁昭夫,認為弱勢美元不光只是政治對立下的產物,其背後還隱藏著更大的問題。原文請看這裡。大意如下。

Continue reading “主要貨幣地位動搖的美元”